澴
澴,通嬛,古姓氏。黃帝14子,其中之一為嬛。
澴水
嬛氏封地有水,名為澴水。澴水發源于河南省羅山縣與湖北省大悟縣接壤的靈山。流經大悟、孝昌、孝南,在孝南的臥龍與府河匯合稱府澴河。故而澴水也被稱為孝感的母親河。
澴川
澴水流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。自先秦時期,就有許多城邦建立于此。唐時起,在此置澴州。因江河交錯,故又有澴川的稱謂。
澴酒
澴川自古釀澴酒。據孝感縣志記載,早在千余年前的唐宋時期,孝感的釀酒糟坊主要釀制澴酒。
澴水兩岸的村民便利用澴水這一水源,釀制了名目繁多的澴酒。小河溪的溪泉澴酒;武家河的花溪澴酒;楊家河、白沙鋪、肖家港、涂家河也有釀澴酒。而縣城西湖渡口釀制的西湖澴酒,最為有名。
一是利用清澈透明、水味甘甜的澴河水;二是選用牛跡山、太子崗的優質稻谷、大麥、高粱等作為原料;三是采用平靖關、武勝關、九里關的獨特藥材,制成獨具特色的酒曲;四是經過特意封缸長期貯存。由此釀出的澴酒,格外濃郁、甘冽、柔和,極受南來北往的客商好評。
太祖沽酒
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在登基前,曾途徑孝感,并在西湖渡口處的西湖酒館飲酒。品后極為稱贊。
趙匡胤成為宋代開國皇帝后,頒發一道“特寬西湖酒禁,仍置萬戶酒館”的詔書。解除民間釀酒限制,使得澴河兩岸糟坊酒館更為興盛。
人們一直認為趙匡胤所飲為傳統醪糟酒。但醪糟屬于食物的一種,不屬于禁酒范疇。由此可以推斷,趙匡胤所飲澴酒,并非傳統醪糟,而是深度發酵的高度酒。
1438年(明正統元年),羅勉任孝感知縣時,擴建了西湖酒館旁的西湖橋和明月樓。1759年(清乾隆二十四年),梁永寧任孝感知縣時,在西門城門口立大石碑一座,碑上刻“宋太祖沽酒處”,上款“乾隆二十四年立”,下款“大興十二齡童梁恂書”。孝感西湖澴酒的名氣更盛,更加受人們的喜愛。
澴酒傳承
澴酒的釀酒工藝自宋開始傳承。晚清民國時期,孝感的釀酒業十分興旺。四鄉糟坊不計其數,縣城的澴酒糟坊達26家。小東門有嚴同太,黃永盛兩家;南門有涂日新、丁宏昌兩家;北門有楊明潤、鄭宏昌、魯榮泰、肖谷記、李同泰5家;西門有胡致和、高裕順、菜益源、龍大昌、潘壽康、熊林記、李仲若、肖麯泰、王德茂、王權記、楊厚益等11家。
當時西門內外正街市面繁榮,西門碼頭停船也多,來此飲酒購酒的人更是絡繹不絕??h城、塘口、平安渡、三汊埠、祝家灣的澴酒行銷武漢三鎮,花園、小河溪的澴酒行銷河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。駐孝感會館的客商,逢年過節也捎回家,饋贈親友。
新中國成立后,1951年,孝感成立了孝感國營酒廠。秉承千年澴酒文化,基于傳統澴酒的釀酒技藝,打造了讓老孝感人至今不能忘懷的‘澴川小曲’。
改革開放后,國營酒廠釀酒師余師傅來到生龍清米酒股份有限公司,以老澴酒的釀造技藝,結合現代釀酒技術,再度打造澴酒。
生龍公司自2000年以來,歷經20年,從研究孝感的澴川小曲—到孝感小曲—到董公大曲,再組織技術力量開展攻關,投入巨資研發,將古澴酒的傳統釀造手藝,與現代生產工藝相結合,成功釀造出一款“清澈透明、醇香柔和”的全新孝感澴酒。讓流淌千年古香的澴酒,以全新的面貌問世。也開創了孝感米酒行業釀造澴酒的先河。
溫馨提示:過量飲酒,有害健康
上一篇:澴酒,源自唐宋的孝感酒